Journal archives for February 2014

February 7, 2014

香港iNaturalist用家心得

新年快樂! 首次出Journal,大家多多指教。

自去年hkmoth在hkwildlife.net介紹我入來iNaturalist.org,真是越用越喜愛。被其強大的Database及分類功能深深吸引。

然而iNaturalist的全英文介面的確另不少用家望而卻步,老實講,大部分兩岸三地的自然愛好者都喜歡用中文物種名,感覺份外親切。物種拉丁學名對於中文用家,甚至英文母語用家來講都唔易理解,然而大家又知否iNaturalist是支援多國語言呢?你看我的Observations就是會盡量把找到的中文通用名套入iNaturalist系統。然而當中有些技巧希望跟你分享下。

首先,iNaturalist的系統是以拉丁學名先分類分科,所以輸入資料時必須要先知道該品種的學名。在Observations輸入學名這個動作,可令系統清楚地把你的Observations按拉丁學名分類,並在Observations >By You > List > Taxonomic 把所上載的砌個清單出來,好好用!

其次,當你打入學名後,有時會彈出一些英文/外文的Lexicon Name,這個Lexicon Name其實是該物種的通用叫法。通常Lexicon Name有英文就會取代其他語言的名字。然 而這個Lexicon Name是可以加的,方法是Click入該拉丁學名或Taxon Name,在左手面Classification下面的All name。有個細字功能是可Add name,這樣每個國家的用家可按自己慣用的Common Name來管理Observations,中文名也可以入。然而只有大家所Call的拉丁學名相同,就可把全世界該物種的資料及分佈情況連繫起來。

在輸入期間,你可選擇學名及Lexicon Name,簡單來說是入甚麼就Display甚麼,但背後連繫的拉丁學名存在便可發揮其分類功能。

當大家使用這系統時,不時發現就算知道學名,有時都Call唔到相關資料,就算是External Source也沒有,例如在hkwildlife經常有人post的樹棲蝸牛,可能是新品種或香港獨有品種,不是所有物種資料庫也有記載。係呢個情況下,我會先找最近似的拉丁學名,輸入後再用flag功能通知inaturalist的curator,做呢個動作時必須要在網上找到有關該物種的分類資料。支持你的舉報。如果其他Curator都同意你提供的資料,就會幫你把物種加回清單中。 當然有時Curator會反駁你的Flag及提供意見。

以kwongchungman兄的的薄鱗盾蝸牛為例

http://www.inaturalist.org/observations/507068

因系統找不到已知學名Aegista impexa,我就會建議先以Aegista輸入,同時後找齊支持有Aegista impexa這個物種的weblink,再在Observations中Flag,Curator如果接納就會幫忙在Aegista以下加入Aegista impexa這物種。
如果成功加入,你就可在Aegista impexa這個學名下加入中文Taxon Name"薄鱗盾蝸牛",並用你的照片成為該物種的taxon default photo。擴充資料庫之餘為全世界其他用家提供參考。

希望以上資料令大家使用iNaturalist時更加得心應手。

Posted on February 7, 2014 10:21 AM by sunnetchan sunnetchan | 4 comments | Leave a comment

Gracias al apoyo de:

¿Quiere apoyarnos? Pregúntenos cómo escribiendo a snib.guatemala@gmail.com